杨凌示范区在推动政策落地、发挥科技优势、构建支撑平台等方面大胆探索、勇于尝试,“双创”活力竞相迸发,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。
在陕西新胜源食用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,工人们正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灵芝盆景的嫁接。从4年前单纯种植蘑菇的职业农民,到现拥有灵芝、金耳、玉木耳等20多个珍贵品种的领军企业,科研平台的共享支撑帮了公司带头人赵胜利的大忙。
陕西新胜源食用菌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胜利:“这些品种的选育、引进、驯化,全都依托于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食用菌工程研究中心。”
最近,赵胜利团队正在以陕北枣树树枝树皮为原料,进行新菌种的研发,力争实现陕北枣树综合利用新突破。
赵胜利:“2017年我们企业被示范区定为第一批瞪羚企业,通过这四年的一个打拼,从开始的十几万元的收入,今年有望可以突破千万元。”
而五年前,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的陈德军,看中的则是这里多重叠加的政策扶持。
杨凌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德军:“你像这厂房呀什么的是政府给提供的,对初创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,最大程度的让轻资产运营,别让硬成本什么的给卡住。”
在《杨凌示范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》的引导支持下,陈德军将母校“山茱萸酒加工工艺”成功转化,实现了创新创业开门红。去年,他发现传统甜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,但国内没有一个工厂化、标准化的生产厂家,便再次找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,一种“企业起题、专家破题”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应运而生。
陈德军:“企业这一块费用什么的企业来买单,学校这一块出的就是人力、物力、技术,就是充分的互动起来了。”
经过半年的科研攻关,一款名为“麦田良饮”的饮品正式投入量产,成为市场上的“新宠儿”,预计产值可增加30%以上。
如今,杨凌70多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已向创新创业团队开放17个,36项政策措施覆盖创业创新全过程,60多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和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、2家星创天地成为创业者的乐园。大学生创业企业达300多家,200多农民通过自主创业当上“老板”,去年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1.29亿元,今年前五个月,工业增速位居全省第一。
杨凌示范区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汉涛: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提出的打造国家大众创业,万众创新升级版,这样的一个总体要求,重点在建载体、引团队、强服务、优生态几个方面,来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和优质项目到杨凌来发展。”
(刘松焘 李维娜 曹轩睿)
编辑: 大苍
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只是转载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、稿酬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电话:029-63903870